阿里云、腾讯云、移动云飙「价」:智能普惠成新风向?

阿里云、腾讯云、移动云飙「价」:智能普惠成新风向?,伴随着AI大模型与云服务的结合,AI通用技术普惠会给云技术普惠打开空间。某种程度上来说,业界之所以对AI大模型的破圈如此看重,在于其对C端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力更大,它代表着AI向普惠应用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业界所谓“iPhone时刻”的真正要义。

经过过去一年的“低迷”境况之后,2023年云服务商因为AI大模型的爆发,重新燃起了斗志。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云服务商们也在重新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让自己占据更大的优势,于是一场围绕“技术竞争与市场争夺”的新战争打响了。

继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启动“史上*规模降价”之后,日前腾讯云移动云也纷纷跟进,宣布加入到这场“价格战”之中。不难预见,这场由阿里云挑起的“价格战”,已经成功在业内掀起了连锁反应。

云服务降价背后的行业共识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行业龙头,阿里云的一举一动,向来都会在业内掀起不小的涟漪,此次降价自然也不例外。5月16日,腾讯云、移动云先后宣布降价,正式将这一波“价格战”声量拉高。

其中,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在6月1日正式生效。具体来看,针对部分区域云服务器,腾讯云价格降幅最高将达40%;云网络方面,腾讯云对负载均衡CLB的LCU费降价18%,对标准型NAT网关降价15%;数据库方面,腾讯云数据库TDSQL-C serverless全新发布资源包付费模式,刊例价对比同规格包年包月产品降幅高达25%。就在腾讯云宣布降价的当天晚间,移动云也宣布对多款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降价政策将于5月17日正式生效。

随着各路云服务厂商,纷纷亮出“降价”这个利器,国内云服务巨头们围绕市场的争夺,进一步走向深入,新的攻防战也就此徐徐拉开帷幕。

首先,阿里云作为龙头老大,其发起的“主动降价”可以有效传导压力,迫使其他厂商进行跟进,使彼此之间的市场争夺日益剧烈。据canalys提供的数据显示,阿里云在2022年仍排在*位,同比增长7%;紧随其后的是,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年增长13%,*于整体市场增长;腾讯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6%;排名靠后的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长11%,增速排名居于阿里云之前。

由于规模的*性,此前尽管阿里云有部分产品价格,高于腾讯云、华为云等,但依旧有“客户”愿意为其买单,但增速“垫底”的境况,仍难以被忽视。此番阿里云主动“大力度降价”,一则可以拉平它与其他“友商”的价格差距,二是可以扩大其市场优势。站在腾讯云、移动云等厂商角度来说,由于尚未实现盈利、所以压力更大,但不降价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丢失的不利局面,因此也只能选择跟进。

其次,随着云计算市场的逐步普及和应用,云厂商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云计算领域,而降价刚好可以达成这个目标。经过过去多年的发展,云服务对各个行业的渗透率日益提升,行业日益进入“深度用云”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通过大力度降价,一则可以提升现有云服务客户的粘性,增加云服务厂商的续费率;二则可以降低各行业的上云门槛,提升各行业客户的用云积极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阿里云率先挑起“战事”,但是其他各路云服务厂商选择积极响应,也不仅仅是出于防守,更有顺势而为、谋求新空间的考虑。特别是考虑到去年整个行业的增速下滑,这种情况想要继续保持高增长,就需要有一定的“刺激”措施,基于这一点而言,行业内对云服务降价是有共识的。

云服务厂商加速转型

其实,无论是to B还是to C,价格永远都是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在行业进入发展中后期,这种手段还可以被用做“战略武器”,帮助企业尽快建立起全新的内部机制。

一是通过主动降价可以倒逼内部加快业务变革,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双向驱动的新发展路径。从整个云服务行业来说,从IaaS向PaaS和SaaS转向是大势所趋,不过截止目前为止国内IaaS和PaaS支出仍是主流,PaaS和SaaS支出占比仍然比较小,而海外的亚马逊云、谷歌云和微软云等,都已经实现了以PaaS和SaaS为主的云营收来源,因而总体盈利能力很强。

在这种背景下,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云巨头们主动“降价”,必然会进一步降低其总体毛利率,倒逼内部向着毛利率更高的PaaS和SaaS转型,而同质化较严重、毛利率较低的IaaS业务,则进一步走向内部自研,以差异化寻求破局。同时,降价还可以加快云业务上规模,带动云厂商的规模提升,从而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带动云服务走向规模、效益双向驱动。

二是云巨头主动降价背后,也是其角色从“集成”到“被集成”的一种主动让利,其战略价值更加凸显。随着云服务厂商的角色,从“集成”走向“被集成”,产业合作伙伴的角色,在云服务厂商生态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云服务厂商主动降价,其本质上乃是云计算厂商主动放弃部分项目的定价权,向生态合作伙伴让利,以方便“被集成”,从而开拓其产业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阿里云还是腾讯云、移动云的降价,都是为了方便“被集成”,加速产业渗透,积极推动向“被集成”角色转向的战略举措。

新变量影响权重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众多云服务厂商“降价”的背后,AI大模型带来的行业变化,也是其中重要的技术考量因素。

首先,AI大模型发展带动的算力扩张,或将带动新一轮的云服务市场增长。据投资机构A16Z的研究数据发现,生成式AI中的近乎一切,都会在某个时刻通过云托管的GPU(或TPU)。无论是对于训练模型的模型提供商和科研实验室、执行推理和微调任务的托管公司,或是两者兼顾的应用程序公司,每秒浮点运算(FLOPS)都是生成式AI的命脉。

据A16Z估计,未来生成式AI应用程序公司,平均将约20%-40%的年收入,用于推理和定制化的微调。这部分通常直接支付给云服务提供商,以获取实例或支付给第三方模型提供商,后者将大约一半的收入,投入于云基础设施。据此推算,生成式AI将有10%-20%的营收将直接流向云服务商。

站在当下来看,这种可预期的业绩增长,对于近两年增长失速的众多云服务厂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长期押注的增长机会。毕竟,相比AI大模型的“不确定”,云服务厂商作为算力提供商的“卖铲人”角色,核心价值相对更加确定(毕竟无论AI训练大模型结果如何,算力始终是刚需)。

其次,AI技术与云融合速度加快,模型即服务(MaaS)将成为其中的重要先决条件。随着产业进入“深度用云”时代,基于云计算的AI能力,逐步得到了企业与行业的验证,AI与云的结合能够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同时凭借AI的深度学习能力发挥数据价值,为企业搭建更好的“用云”路径。

简而言之,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未来整个AI应用的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低、迭代更快),初创企业可以基于大模型创新,而不是底层的芯片层和框架层创新来衍生新技术。同时,偏重于应用的大模型,逐渐受到更多企业的重视,成为企业选择云服务时重要的考量标准。这也是包括BATH在内的众多厂商,纷纷“火急火燎”地发布AI大模型的核心原因。

毕竟,对于很多云服务厂商而言,当下产品是不是足够成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云服务厂商,得向下游厂商展现自己具备技术变革的能力,以及推出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个重要的“背景板”,也是阿里云、腾讯云、移动云等,纷纷宣布“降价”的另一重技术考量。

智能普惠成云服务新焦点

而随着主要云服务厂商纷纷拥抱AI大模型,以智能云为主要特点,以及深度普惠为核心特征的全新云时代,正在徐徐展开。

一方面,云服务与AI大模型的结合,正在进一步催化智能云的商业价值。此前,云服务商只需要根据客户针对定量的算力和存储的租用情况收费即可,但到了AI时代,在算力和存储之外,客户还需要AI通用能力。因此,云服务商需要与此前截然不同的商业规划。比如,百度推出的企业级“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就按调用输入、输出的总字数付费,收费标准为0.012元/1000 tokens。

无独有偶,阿里云智能集团CTO周靖人也表示,未来阿里云会推出多种参数版本的千问大模型,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型规模的训练服务,按token收费,“专属大模型云上推理可选择按token计量计费的后付费模式,或账号权限+资源包的预付费模式”。可见,随着AI大模型的商业价值日益被看到,包括阿里云等在内的云服务厂商,对于智能技术应用和新商业模式调整的规划,已经越发清晰,这种风格未来也可能会为腾讯云等所借鉴。

另一方面,伴随着AI大模型与云服务的结合,AI通用技术普惠会给云技术普惠打开空间。某种程度上来说,业界之所以对AI大模型的破圈如此看重,在于其对C端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力更大,它代表着AI向普惠应用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业界所谓“iPhone时刻”的真正要义。

从云服务的角度来看,其主要面向产业做数字化改造,其最终服务的客户还是要面向C端消费者,AI大模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触达C端用户的工具,它为云服务触达C端用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让云服务普惠变得更加具象。

随着阿里云、腾讯云、移动云的相继降价,这一轮事关云服务的“普惠”之战,也将正式拉开帷幕。其他尚未公布产品政策的云厂商,是否会跟进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其他云厂商对此绝不会无动于衷。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国货品牌迎来「泼天富贵」,「哪里贵了」后的直播带货冷思考

    在李佳琦不当言论事件后,花西子眉笔成了新的一个“计量单位”,虽然79元相比过去的1个小目标(一个亿)、1爽(6.4亿)小了不少,但这个数字还是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并收获了多个国货品牌的“联动”。近期,蜂花、莲花、鸿星尔克、上海白玉牙膏等品牌纷纷推出了79元的产品套装,很快蜂花直播间就宣布了护发素售罄

    2023年9月18日
  • 茶百道港股递表,掀起中端茶饮上市潮

    8月15日,茶百道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个月前,茶百道以近180亿元的估值完成一笔10亿元的融资,随后加快了冲刺IPO的步伐。自2021年奈雪的茶成为“新式茶饮*股”后,新茶饮企业计划IPO的消息就不曾间断,但反而是田野股份、三元生物、佳禾食品等一批被戏称为“新茶饮朋友圈”的供应链企业率先迎来

    2023年8月17日 创投
  • 好利来公子们进军娱乐圈,只为给身家10亿的父亲攒家底?

    好利来公子们进军娱乐圈,只为给身家10亿的父亲攒家底?,表面上,一家人都携带了“不务正业”的“病毒”,实际上,这一家人在背后可没少搞“大动作”。

    创投 2023年5月26日
  • 2023年国内头部科技公司表现如何

    2023年即将结束,回顾今年以来,国内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总体表现,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多家公司在盈利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或改善。不乏公司完成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亦不乏头部公司利润实现超过50%甚至三位数的增长。对盈利的关注无疑是自2022年以来至今年,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能否健康持续经营的关键衡量

    2023年12月27日
  • 代工三巨头:2023,刀刃见谁血

    代工三巨头:2023,刀刃见谁血,2023年马上过半,三巨头的硝烟持续,这场精彩绝伦的对决依然值得期待。

    创投 2023年5月24日
  • 小红书挤进「猫狗拼」:大龄新兵的「第一个」双11

    小红书的社区团队有一个苹果树理论:“既然苹果都被其他平台摘完了,那我们就再种一棵树。”小红书的崛起正是这样一个非典型性的成长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不把用户时长、页面浏览量和商业化当作最重要的指标,却成为坐拥2.6亿月活、日搜索量近3亿的头部内容平台之一。但这也导致它的电商之路走得磕磕绊绊,迟迟未

    2023年11月13日
  • 雷军100亿造车,有多少米粉高攀得起?

    在12月28日这场被事先张扬、悬念拉满的发布会上,雷军毫不客气地将小米汽车对标两家*标志性的车企——豪华感十足的保时捷和科技感十足的特斯拉。雷军在发布会之前的表现,可以用谦和来形容。12月27日,雷军包下几座城市的户外大屏广告牌,连发数条微博,分别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先行者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

    创投 2023年12月29日
  • 柠檬影视也卷微短剧

    短剧之火点燃了资本市场。近日,#爆款短剧制作方否认8天收入过亿#话题冲上热搜。“爆剧制造机”柠萌影视凭借《二十九》系列在C端付费收入达到千万而“出圈”。与此同时,柠萌影视此前公布的2023半年报显示,其业绩并不理想。「不二研究」据柠萌影视半年报发现:今年上半年,柠萌影视的营收同比减少12.10%。目

    2023年12月6日 创投
  • 新技术、转型服务、发力C端,谁能帮助代工走出价格内卷?

    新技术、转型服务、发力C端,谁能帮助代工走出价格内卷?,研发内卷的同时,很多代工企业开始在服务和价格上继续内卷,在能卷方面都卷起来。内卷的实质,其实是企业对当下严酷的市场环境作出被动防御,用投入更多精力、物力和人力的方式,获取同样的营收。

    创投 2023年5月25日
  • 成義燒坊亮相旅发大会,聚焦糖酒会,古法传承颇受关注。_行业动态

    当下,随着文旅业的复苏,全国各地都在加速推进文旅需求的释放和新动能的培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陆续拉开帷幕,以期通过高品质文…”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4月7日 创投
  • 年入近300亿代工巨头冲刺IPO

    继闻泰科技2016年借壳上市、华勤技术8月8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后,国内ODM三强即将齐聚A股。8月23日,曾获小米、顺为资本早期投资的龙旗科技在上交所主板顺利过会,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龙旗科技曾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两度冲击深交所创业板,均以失败告终,未来经营情况及持续盈利能力、与小米

    2023年8月24日 创投
  •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强强联手共谋发展_行业动态

    近日,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副校长温志宏等一行人应邀访问广东省企业培训研究会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活动。在会谈中,研究会发起人兼秘书长赵红波及核心成员对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就企业培训研究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主要业务范围、研究成果以及未来规划等作了简要介绍和说明。温志宏副校长对广东省企业培

    2024年2月18日
  • 极兔上市背后:快递巨头,掘金万亿海外热土

    “确实投了,算是友情支持一下。”有网友曾问段永平是否参投极兔,这位“中国版巴菲特”在雪球上如此回答。此番“友情支持”,如今或许获得丰厚回报。10月27日,极兔在港交所上市。截止10月31日,极兔市值达到1045亿港元,远高于京东物流(605亿港元)。这意味着在资本眼里,极兔跟顺丰(1930亿港元)和

    2023年11月1日
  • 一汽「甩卖」奥迪?

    奥迪跟一汽的故事,还要始于1987年一汽复产轿车的先导工程。美国克莱斯勒的坐地涨价和傲慢自大,把合作机会留给了更愿意俯身务实的德国大众,奥迪100项目成功落地。合作至今的35年时间里,一汽将奥迪的A6、A4和Q5三款车型,卖得遍地开花,赚得盆满钵满,2021年甚至还提出冲击百万的销量目标。然而,在不

    创投 2023年9月20日
  • 疯狂的炸串,还能火多久?

    疯狂的炸串,还能火多久?,炸串品类仍然拥有不错的前景,但毋庸置疑的是,蒙眼狂奔的时代已经过去。

    202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