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盟miniso(关于无印良品的提问)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名创优品正在策划IPO,从2013年成立至今,仅在去年与腾讯及高瓴资本签署了10亿人民币战略投资协议的名创优品,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节点IPO?融资成功后,凭借“代理+加盟”模式迅速扩张了3500多家门店的名创优品,能复制“老师”无印良品的成功模式吗?本期观察员:胡涵,资深媒体人,关注互联网创投领域、内容产业36氪:一直专注于线下零售的名创优品,为什么在这个电商巨头纷纷由线上转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名创优品正在策划IPO,从2013年成立至今,仅在去年与腾讯及高瓴资本签署了10亿人民币战略投资协议的名创优品,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节点IPO?融资成功后,凭借“代理+加盟”模式迅速扩张了3500多家门店的名创优品,能复制“老师”无印良品的成功模式吗?

本期观察员:胡涵,资深媒体人,关注互联网创投领域、内容产业

36氪:一直专注于线下零售的名创优品,为什么在这个电商巨头纷纷由线上转向线下的节点选择IPO?

胡涵:名创优品传出IPO的消息已经很久了,对于它的商业模式来说,如果想撬动更大的杠杆,想在全世界一百个国家开一万家线下店这样的目标,单靠现在的营收规模,以及在一级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应该很难在两三年内做到这个量级,因为这个量级基本上已经属于是全球零售业巨头的级别了。对于名创优品来说,IPO是一定会做的事情,它只是希望在一个更好的资本环境里,为自己争取到最好的结果,这跟电商巨头从线上转向线下的关系没有那么大。

36氪:如果巨头从线上转向线下的话,不会压榨它的生存空间吗?

胡涵:我觉得还好。因为第一,名创优品十元店的模式并不是线上巨头会选择的模式,因为它太轻了,对于线上零售巨头来说,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生意,所以它处在一个比较有城墙的业态里面。第二,线上的电商巨头转向线下,其实并不是转向线下,比如阿里选择做新零售的逻辑很简单,并不是希望通过线下的零售渠道去卖货,而是第一,垄断线下的品牌零售渠道使它能够建立一个渠道全垄断的帝国,提升它的溢价能力和流量掌控力。第二,线上线下实现立体结合以后,为用户带来更深度的体验,作为线上购物的一个补充。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巨头转向线下,并不是真的想在线下形成一个垄断局面,而是开始进入线下来布局。

36氪:名创优品的主打模式是“代理+加盟”,这种模式可以在迅速占领线下渠道的同时,不占用公司过多的资金流。如果IPO成功,资金充足的名创优品未来会在经营模式方面进行什么转变吗?

胡涵:我觉得短期内不会有太多转变。名创优品提出来的口号是在几年内迅速实现扩张,那么对于名创优品来说,能够崛起,最大的一个秘诀就是,它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去实现大规模的复制和推广,这样的经营模式也是它整个竞争优势的一部分。现在名创优品全球有3000多家店,如果未来想把这个数量再翻一倍或者翻两倍,是不可能通过直营模式实现的。当然,未来直营模式会成为它的补充模式。

36氪:名创优品在中国可以复制无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吗?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胡涵:很多人会把名创优品和无印良品作对比,这其实不太对。

名创优品仍然是一个十元店的业态,而十元店的业态跟无印良品所处的业态完全是两码事。无印良品本质上是把原本属于中高阶层的消费品,通过反向定制或者其他模式,把价格降到普通收入人群也能够消费的层级,它的成功根基在于产品质量有保证。名创优品跟无印良品相比,在性价比等方面有一些类似,但是其实也不是一回事,名创优品要做的事情还非常浅、非常简单,我觉得可以学习的是,扩张之后怎么让消费者留在这个品牌上,变成真正的用户,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品牌。

36氪:网易严选、小米优品、名创优品学习的都是无印良品的模式和风格,为什么看起来,它们比无印良品在中国发展得要好?

胡涵:无印良品作为外企,在中国一直都有一个很尴尬的地方,就是定价体系不科学,比如以日本的价格加上税,拿到中国来销售,价格肯定远远超出商品的正常定位。如果无印良品有自主权去定价,去设计产品,我相信无印良品做得会更好。

综合来讲,并不是这些企业做得有多好,或者模式上有多么大的创新,而是在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中国市场上,很难有一家像无印良品这样的外来企业,能在中国市场上做大。不管是网易严选还是名创优品,它们本质上都是吃了这个红利。

过去几年,中国的品牌制造行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断层,很多人被带着去做消费升级,这时,如果有人能稍微把商品价格往下拉一拉,让中国社会新崛起的这些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他们就能很快获得一个很强的初期增长势能。但是再往后走,能走到多远就不一定了。比如像网易严选,最近也陷入了一些瓶颈,这就证明初期市场的红利吃完之后,再往后面走,需要更复杂的策略。目前来讲,我没看到有哪家的经营模式或产品是值得被广泛学习的。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