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b模式是什么意思(零库存运作思路)

点击上方“阿里研究院”免费订阅导语基于越来越肥沃的个性化需求的土壤,在云计算、大数据的商业环境中,C2B模式开始逐步发育,其动力、形貌、机制、特征也已初步显现。过去二三十年基于IT技术发展起来的线性供应链,今天必须要能够在DT环境下实现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的网状协作。每轮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出现时,最先响应的一般都是创业公司、小公司,大企业是在原来商业模式下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点击上方“阿里研究院”免费订阅

导语

基于越来越肥沃的个性化需求的土壤,在云计算、大数据的商业环境中,C2B模式开始逐步发育,其动力、形貌、机制、特征也已初步显现。

过去二三十年基于IT技术发展起来的线性供应链,今天必须要能够在DT环境下实现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的网状协作。

每轮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出现时,最先响应的一般都是创业公司、小公司,大企业是在原来商业模式下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它们很难面对新的变化。只有新旧力量的对比达到一个转折点时,人们才会发现C2B模式将催生出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低库存经济”:C2B模式的宏观指向(中)

宋斐 阿里研究院

三、C2B模式的机制与特征

(一)C2B模式的基石与机制

随着一个又一个环节被“互联网化”——即该环节涉及的合作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共享重要的商业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商业协同和决策的效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也拥有了越来越坚实的支撑。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赋能下,产(B)消(C)双方正在开始新一轮的协同演化。C端消费者的角色与行为,借助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力量正在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而B端的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变革压力,另一方面也看到了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商业模式的迫切性与可能性。

C端演化:对于工业时代的企业来说,消费者正在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消费者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其角色,他们正在成为工业时代的管理者所不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是积极能动、对消费极有见识、处于社会网络中的价值共创者!

c2b模式是什么意思(零库存运作思路)

B端演化:网状实时协同的价值协同网。当C借助互联网和云计算获得了便捷的参与渠道,B端的企业则获得了C的行为所产生的大数据,随之,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以及由数据所支撑的流程协同,一个能够响应个性化需求的、能够实现网状实时协同的价值协同网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链的不断演绎,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互动,成为了支撑和推动C2B模式不断展开的基石,也是它得以运作的内在机制。

− 个性化营销。对于过去的企业来说,个性化营销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从来都只是一个理想而非现实。而云计算和大数据则能够支撑起大规模的个性化营销。今天,借助个性化推荐、大数据挖掘、SNS营销等手段,企业终于可以快速接近个性化营销的极致。互联网、大数据,让企业获得了高性价比、高效率的个性化营销手段,并能够由此直达无数分散化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进而使之聚合为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支持个性化生意得以成立的细分市场。而消费者同样也可以由此向企业表达个性化需求,或是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定制的各个环节中去。

− 柔性化生产。柔性化生产的演变,是制造业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底层革命,其间所发生的,是一次次的细微的、但却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虽然人们至今对于柔性化生产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制造体系灵活、快速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则是其基本要义。显然,没有柔性化生产,就无法实现C2B模式下对速度、质量和成本的平衡,“多品种、小批量”也将因为缺乏经济性而难以展开。而今,云平台所汇聚的海量需求,正在倒逼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进一步柔性化,3D打印机等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 就供应链来看,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出现的所谓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核心厂商主导的、以降低成本为导向的、协作范围相对有限的线性供应链。由于供应链天然的社会化协作属性,今天这种供应链形态正面临着如何“互联网化”的巨大挑战——也就是如何让供应链各个环节在互联网上“跑起来”,如何基于网络化的数据共享而开展社会化的协作,从而大幅提升协同和决策的效率。如前所述,网状实时协同的价值网已经开始冲击线性供应链,生态圈运营也开始代替产业链站位。当越来越多的数据通过云计算实现共享,基于大数据的、大规模实时协作的价值协同网也将逐渐成为现实。

(二)C2B模式的特征与历史定位

福特流水线之所以能够完整、彻底地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得益于福特公司的孜孜创新,也得益于此前百余年来的积累。无论是之前美国自动化的面粉厂,由军事工业发展而来的零件标准化,还是肉类加工厂里的流水线,都为福特流水线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众多企业创新实践的概括,数年前,曾鸣教授简要提炼了C2B模式的若干特征,如下:

− 消费者驱动: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B2C——以厂商为中心,而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则是C2B——以消费者为中心。

− 以定制等方式创造独特价值:定制意味着消费者不同程度、不同环节上的参与,在供过于求的时代将创造出独特的体验价值。

− 网络化的大规模协作:过去二三十年基于IT技术发展起来的线性供应链,今天必须要能够在DT环境下实现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的网状协作。

− 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类似于工业时代的公用电厂,云计算是DT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基础设施。

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的商业模式,与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已经截然不同。这里存在的,是商业模式由广义上的B2C向C2B的跃迁,更是工业时代一整套商业体系向信息时代一整套商业体系的变迁。

2016年,距离1913年福特流水线的成熟已约100年。100多年前,在公用电力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基础设施的支撑下,大生产与大零售的组合,共同组成了带动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运行的中轴,进而形构了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工业时代的经济结构、商业模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作为一种商业范式,它也成为了工业时代所有商业人士不言而喻的共有知识,这是一种全社会性的、普遍的内在共识——我们已习惯于以此知识体系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并在其中做出我们认为合理的商业行动。在这一范式下,生产商成为了商业运行的中心,消费者则被动地接受着生产商的产品和服务。毫无疑问,这正是一种广义上的B2C模式。

在B2C范式主导下,在西方发达国家,直至上世纪60和70年代,许多行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之后,才慢慢演变出了“注重售后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等理念,而这些理念真正深入企业的实际运转,则至今都还没有完成。受限于工业大生产的逻辑,所谓的“消费者就是上帝”这一理念,对大部分工业时代的生产商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力所不能及的遥远空想,而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现实理想。

而C2B模式的初步发育,则让企业看到了全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在经济实质上,它与B2C也已经完全不同。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大生产,较多地体现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小品种、大批量,那么信息时代的C2B模式,则更多地体现了“范围经济”概念——多品种、小批量。今天的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如何拥抱这样一个范围经济即将占据主导的新世界。

四、C2B:理想,还是空想?

在根本上,由于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存在于消费者、企业和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线性关系,由原来的信息层层传递的金字塔结构或链状结构,正在转变成一种立体化的网状关系,这将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更高效地触发各家企业所组成的价值协同网,从而使得C2B具有了大面积实现的可能性。

但理论不等于现实。C2B模式究竟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理想,还是空中楼阁般的空想?关于C2B模式,认同者众,质疑者也不在少数。针对C2B模式的相关疑问,几年前曾鸣教授在媒体上曾进行过深入的阐释,笔者择要整理如下:

(一)C2B就是定制?

在很多人看来,C2B就是针对特定人群乃至个人的个性化定制。但定制实际上只是C2B大潮中比较重要、利润也较高的部分,并非全部。C2B并不排斥共性需求,而且相当一部分产品还会以标准化的形态流转。但其对共性需求的满足方式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而不是过去那种所谓的“蒙眼式设计,**式开发”,也即去猜测需求。

具体来看,关于C2B模式下比较标准化的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首先要看消费者在产品定义、设计等环节中有多大的参与权和主导权,假设企业前期接触到了5000万个用户,由此挖掘出500万用户有一个共性需求,然后为这些用户生产500万件产品。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产品已经是个性化了,而对厂家而言,生产的却仍然是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这里存在的,是一个“批量定制”的概念。

C2B模式是商业主导逻辑的根本变化,它的核心思想是消费者驱动整个商业活动,而绝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定制”而已。今天的C2B模式,仍是一个快速演化中的“活”的模式。与其僵化或泛化地纠结于C2B模式的概念定义,不如以一种简洁的视角,把C2B理解为是一种无限接近个性化需求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在线条的最左端,厂家为千篇一律的大众提供一视同仁的产品,在线条的最右端,则是厂家为消费者的一次需求去定制一款个性化商品,乃至于定制一条供应链。而C2B化的含义,也就是说今天的大部分企业,都必须要学会如何从左端实现向右端的快速移动与无限逼近。

(二)C2B模式探索中应注意什么?

抱有长期探索的心态,是为第一要务。目前敢于真正实践C2B的只可能是创业企业。在此过程中创业者必须要注意的是:C2B模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会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实验摸索、逐渐成型的过程。尤其要值得警醒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模式创新来说,切忌炒作概念,强行去放大自己,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波折和动荡。比如尚品宅配,它先是在家居行业有了近十年的积累,其后发力摸索家居行业的C2B模式,又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但一旦模式打通,未来几年它有望迎来一个较快的增长期。

全链条的打通是关键中的关键。在C2B业务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前端的营销端收集到了足够数量和足够灵活的个性化需求,但后端的供应链体系却没能及时地实现柔性化与刚性化的有机整合——过于刚性固然无法满足个性需求,但过于柔性同样也不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这将带来企业运作节奏的剧烈失衡!如果不能让整个链条都能够保持刚性基础上的柔性,就无法让个性化需求在整个链条上快速传导!

(三)C2B模式的发力点可能是什么?

企业在探索C2B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去分析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力点,比如:

从消费者来看,他是否愿意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付出溢价?这需要企业找到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溢价的切入点,进而提升客单价。

从制造成本来看,C2B模式要求后端的平台化与模块化,从而将定制带来的成本增加幅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果能做到制造成本的逐渐降低,C2B模式就可以逐渐运转起来。

从效率提升角度看,C2B模式中消费者与企业是直接联系、相互融合的,企业可以获得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即时反馈,不断予以改进,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那么企业是否已经有了适当的机制去对来自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响应?

最后,从库存角度看,C2B模式可以做到以销定产的零库存运转,这将带来财务成本的大幅下降。

(四)传统企业可以做些什么?

目前传统企业对刚起步的C2B的看法还很不成熟,稍有不慎,就会经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动不了”的痛苦转型,这也是成功企业面对颠覆性创新都会出现的反应过程。

传统企业需要做的,首先是领导者在战略上要高度重视C2B,逐步有意识的去探索和靠拢。其次是推动C2B模式所要求的组织转型,让C2B属性的新业务有足够好的空间去成长。这里通常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是:当C2B新业务开始占到企业一定的销售份额时,将会对传统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而届时组织内部惯性思维和旧的利益体系的反弹将非常之大。企业能否继续坚定地把资源配置倾向于新业务模式,将是非常难的一个选择,很多企业转型的失败,最后都是卡在了这一关。

(五)C2B模式将首先在哪些行业落地生根?

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观察某一行业推动C2B的难易程度,或说该行业对C2B模式的敏感度。一是看行业的基本结构,规模经济的门槛、产品标准化程度、行业集中度等指标。二是看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个性化需求空间有多大,如果消费者愿意为个性化产品支付更多的溢价,就会更容易降低C2B模式早期的成本上升负担,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回笼去推动整个模式的打通。

比如,海尔在推行的“人单合一、倒金字塔”等一系列变革,与阿里巴巴提出的C2B模式异曲同工。但海尔的挑战在于:它所处的是一个行业集中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对规模经济要求也非常高的家电行业,这与行业集中度不高、同时对个性化需求又非常敏感的服装等行业等很不相同,因此海尔要真正将C2B模式摸索出来,前期的挑战将会非常大。但假如海尔能成功带动家电行业转向C2B模式的话,整个中国制造业都将因此而迈上一个大的台阶。

(六)未来将是C2B模式一枝独秀吗?

正如手机没有代替座机,工业时代大生产模式与小作坊模式并存,C2B模式也将与B2C模式并存,但C2B的份额、机制、影响力却将持续上升。同时,即使是原有的B2C模式,也将被C2B模式的属性所改造。

从现实的演进来看,每轮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出现时,最先响应的一般都是创业公司、小公司,大企业是在原来商业模式下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它们很难面对新的变化。只有新旧力量的对比达到一个转折点时,人们才会发现C2B模式将催生出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这种大转变,是不会在短时间里就能完成的。

c2b模式是什么意思(零库存运作思路)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