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色的家庭微信群名(山村的梦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为重庆万州民强村风光。 文 猛摄一登上李家山,问李德禹的家在哪,乡亲们一脸茫然:“哪个李德禹?”在李家山,乡亲们不常喊李德禹,李家山的乡亲们都喊“李队长”。晨雾渐渐散去,太阳缓缓探出了头。“来,您慢慢走,坐着晒会儿太阳,我去给您拿杯热牛奶。”走进李德禹的家,他正搀扶着村中百岁老人冯万梅出来晒太阳。李德禹扶着老人在椅子上坐好,转身到屋中拿出热好的牛奶插上吸管递到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特色的家庭微信群名(山村的梦想)

图为重庆万州民强村风光。 文 猛摄

登上李家山,问李德禹的家在哪,乡亲们一脸茫然:“哪个李德禹?”

在李家山,乡亲们不常喊李德禹,李家山的乡亲们都喊“李队长”。

晨雾渐渐散去,太阳缓缓探出了头。

“来,您慢慢走,坐着晒会儿太阳,我去给您拿杯热牛奶。”

走进李德禹的家,他正搀扶着村中百岁老人冯万梅出来晒太阳。李德禹扶着老人在椅子上坐好,转身到屋中拿出热好的牛奶插上吸管递到老人手中。李德禹给老人捏肩,温暖的阳光洒在“母子”二人脸上,两人相视一笑。

按下快门,我将这场面定格——李家山的春天格外温馨。

这里是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的民强村。李德禹是民强村8组的组长,在这之前,他是金湾生产队的队长。

“金湾”,听起来很“富裕”,村民们祖祖辈辈却过着与这个地名并不相符的贫困生活。后来,金湾从李家村划出来,成为一个村庄,再后来,金湾村与附近两个村庄合并,成为新的村庄。给新的村庄取什么名字,乡亲们七嘴八舌。李德禹站起来,喊出了一个很“实惠”的名字:“民强”。

大家把掌声给了李德禹提议的“民强”。

这是山村共同的理想!

李德禹从“李队长”变成“李组长”,一干就是30多年,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喊他李队长。

民强村毗邻长江,占尽地利,民强却是村不强,民也不强。李德禹作“李队长”的年代,派工派活,协调纠纷,是队上最忙的人,但是做得最多的事情还是给生产队外出的人开具证明——生产队没有更多的“出路”派给大家,只好让他们出去找“出路”。于是,李德禹身上始终带着三样工具:锄头、纸笔、生产队的公章。

周边的乡村纷纷从村成为居委会,民强依然是五桥街道的村庄。听着乡亲们喊他“李队长”,李德禹感到脸红。李德禹不是没有机会出去挣钱,但他说,自己出去可以找到门路,可村里留下来的人到哪里挣钱?必须让乡亲们都有钱赚才行。

李德禹要让乡亲们看到民强真正强起来的那一天。李德禹1993年入党,作为民强村的老党员、老队长,他深深感到责任在肩,村里的老人是他的牵挂,这片土地更是他的牵挂。

村里老人冯万梅膝下无子女,丈夫杨成林去世后,无人照料。李德禹说,在他小时候,冯万梅十分疼爱他,每逢家中做好饭好菜,都会叫上李德禹来家中打牙祭。这份恩情,李德禹一直铭记在心。看着老人无人照管,他决定担负起照顾冯万梅的责任。为了照顾老人更方便,老人有需求能第一时间赶到,李德禹自掏腰包将老人的房子重新建在自家一墙之隔的地方,给老人添置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老人生病时,李德禹是专业“陪护”人员;老人的房子破损,李德禹又成了专业“修理工”……妻子和儿子也加入其中,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走访民强村,我们才知道,除了冯万梅,李德禹照顾的村里老人还有很多,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好队长,是一个真孝子。

李德禹知道,要发展就要解放思想。当年开具那么多证明送民强人出去找到出路,现在该请这些人回来给乡亲们找出路,重新打量土地,耕种新的庄稼。

李德禹干的一件大事就是重建村里的宗祠。“让大家记住自己的家乡,记住自己的乡愁。”李德禹说,“这是我们村里的根,必须要保留下来,让大家记住回家的路。”

2017年3月,李德禹挨个上门走访出生在民强村的企业家们,希望他们能出资复建宗祠,让大家有个聚会和聚心的地方。大家都敬重他这个老队长,纷纷表示支持。2018年4月,经过一年的修复和重建,宗祠以全新的面貌坐落在民强村中。为了唤起大家更多的记忆,李德禹走村串户,踏遍山山岭岭,收集风车、石磨、石缸、斗笠、犁耙等传统农具,让宗祠同时发挥乡情陈列馆的功用。

李德禹开始思考另一件事情,把这些远走他乡的民强人请回来,一起为民强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8年春节到来之前,李德禹找了一家老面坊,买了几百把土面条,还请人割了几十块腊肉。那是当年乡村“走人户”标准的礼物:三把面,一块“人情菜”。

春节一到,外出创业的民强人陆续回家过年,李德禹一家一家地拜年。打开包袱,摆上面条,摆上包着红纸的“人情菜”,让大家一下回到旧日时光。大家敬重的老队长来拜年,让这些企业家们十分惊讶,大家赶紧张罗回礼。李德禹说,这些我不要,我只要你们的电话,民强请你们回来。

有了这些外出的民强能人的电话,李德禹建起五桥街道第一个农村产业发展微信群——“民强大家庭”,告诉他们村庄的穷、村庄的苦,请求他们共同为民强的明天把脉支招。

民强微信群就像民强那古老的祠堂一样,把大家的心牢牢系在一起,外出创业的人们每天都能够看到故乡的信息。

李德禹成了村里最忙的人,有人不解,说你一个村民小组长,操那么多心图什么?李德禹说,过去我给他们派工派活,因为我是队长;今天我给他们派工派活,因为大家还是喊我“李队长”。

让民强村名副其实,是民强人最大的心愿。

电话、微信请不回来,李德禹就天南海北地上门请。几年下来,李德禹请回来远远近近不少民强人,相继引进14家农业公司,全村4300亩土地流转经营3800亩,种花种果,发展蔬菜,养猪养羊,培育山菌,全村土地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了。

熊道常是民强村出去的创业能人,每一次回到村里,李德禹就带他看村里的山山水水,拜望村里的老人。熊道常说,我再不回家创业,以后就不敢回民强啦,我怕看到李队长那双期待的眼睛。后来,熊道常回村创办了休闲农家山庄。古色古香的山庄,原生态的清雅环境,富有特色的传统食物,丰富的休闲方式,引得各路游客纷至沓来,吸引了更多民强人回家创业。

39岁的李小平老家在土坝,很早就出去搞建筑,干得风生水起。李德禹做通他父母的工作喊他回来,后来干脆走进他的建筑公司,说:“你发财啦,老家还穷得很,希望你致富别忘了家乡人。”

李小平把建筑公司交给其他人管理,回到老家土坝,将民强村200亩土地承包下来,栽种羊肚菌、樱桃树、枇杷树、柑橘树,在林下散养土鸡,准备与熊道常联手打造特色乡村民宿。

缺工人,李德禹挨家挨户帮他请。缺流动资金,李德禹争取街道支持向银行贷款。羊肚菌很快投产并大获成功,成为万州的名贵山菌,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了。

熊道常、李小平回乡创业的成功让出去的民强人看到老家的发展前景。龚天河、王帮全、向成文等人都在民强村中发展起各自的产业,让乡亲们能够就近就业,让曾经长苞谷、洋芋的民强村,长出了水果、山菌、桃花、中药材。

民强土地上全新的“庄稼”,吸引了更多外地客商走进民强。开州人唐明被村里能人请到民强村,建起农业发展公司,起初种植中药材,后来又乘势发展蔬菜、樱桃种植;民强村金龟山下,水波粼粼的万家沟水库旁,程志和他的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这里落户,种植优质水果嘉宝果……

从李家山上俯瞰民强村,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橘花,看到波光粼粼的水库堰塘,还有大片长势喜人的种植基地。以羊肚菌、大球盖菇、嘉宝果、燕窝果、砂糖橘、蜜橘等为主打的1100亩特色水果农产品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200亩中药材基地,汇聚民强。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4000元,到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跃升至1.8万元。

李德禹告诉我们,民强村的发展变化,让那些曾经被人忽视的山野如今也热闹起来:山梁上建起了万州国际滑翔伞基地,天空飘飞着五彩的滑翔伞;坳里建成远近闻名的越野车俱乐部基地,成为越野爱好者神往的地方……

太阳出来了,李德禹推着冯万梅老人去李家山山顶看桃花,春阳暖照,桃花满坡,李德禹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郎罗,不愁吃来郎郎采光采,不愁穿欧郎罗……”

冯万梅像个小孩一样,开心得拍打着轮椅,回过头大声喊着:“大声点,大声点,我听不见!”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30日 08 版)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