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精益商业思维》

读完迅雷创始人程浩的新书《精益商业思维》,最大的感受是这2句: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作为产品人,有时候产品做多了、方法论干货看多了,就有点迷糊了。看了程浩老师的新书,一下就打通了很多关节。有时看到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读完迅雷创始人程浩的新书《精益商业思维》,最大的感受是这2句: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作为产品人,有时候产品做多了、方法论干货看多了,就有点迷糊了。

看了程浩老师的新书,一下就打通了很多关节。有时看到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真是唏嘘不已。

提纲挈领,值得推荐。

作者介绍

如下图。

光是冲着作者,这本书很值得读。

因为以作者本人的分量,即使是一些碎片化的分享,也相当有价值,何况是一本系统化的书,对吧?

之前程浩老师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直播,主题是:ToC人转型ToB,往往败在这些致命问题上。看了之后也相当有启发。

推荐一本书:《精益商业思维》

而对产品人来说,程浩老师有2点相当关键:

  • 非常强且专业的产品视角:程浩是知名互联网产品创始人,亲历从创业到纳斯达克上市
  • 投资人视角:程浩是投资机构创始人

什么是精益?

什么是精益?

根据《精益创业》,"精益"的概念来自丰田生产系统的精益生产理论,关于此,曹大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中有段描述,基本说出了精益的精髓:

在20世纪80年代,Made In Japan以价廉质优产品快速打入北美,攻陷欧洲市场,那时日本厂家如何思考?北美和欧洲都是琢磨一个产品要做什么,再计算成本,然后按利润率,计算售价,最后标价出去卖。日本人把这个颠覆了:我要打败你,我先计算这个东西准备卖多少钱,再计算利润率,回推成本,然后设计产品,基于这个成本,没用的砍掉,能裁剪的都裁剪,但保留强大的核心功能不比你差,最后做出产品的比对手便宜30%~50%。这是成本反推的设计思路,在互联网时代,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所以,我们要以工期来反推设计,裁剪需求。曹政(caoz)-《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

精益的精髓其实就是低成本快速试错。

在互联网领域,都和时间成本直接挂钩。具体的我们在下一节说。

"精益"来自英语"lean",看看词典解释,就大概知道"精益"的含义了:

推荐一本书:《精益商业思维》

从中文角度看,"精益"其实就是"精"和"益"。

  • 精:提炼出的精华
  • 益:有益的

所以"精益"要做的就是:提炼出最有益的核心部分

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似乎不用说大家也会——但现实并非如此。

为什么要精益?

现实中,各大企业都在犯的错误是:

  • 需求找错——非常常见吧?比如子弹短信、谷歌眼镜、众多新的社交产品……
  • 闭门造车
  • 产品还没验证就大力推广——大公司更明显
  • 一条产品线还没做好就做多条产品线——这里有个灵魂问题:当你发现没什么需求让开发做了,你会提什么需求呢?如是公司老板,发现暂时没什么事让员工忙了,会不会新开一条产品线呢?
  • ……

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待过的一家创业公司:

公司在金融领域,2018年下半年,金融领域整体状况明显下滑,公司融资困难、盈利困难,于是大刀阔斧大量裁员。

裁员之后,原先的一些产品线就几乎不迭代了,例如原产品线的官网、App几乎不再更新(除非极其必要)。

但回头看:有什么影响呢?

并没有。

而且,公司活下来了,而且至今还活着,虽然艰难,但新业务也做得不错。

再想想曾经那么大的团队,那么多产品线,那么多的迭代,又有多少价值呢?

因此,我们需要强调精益,因为精益能帮我们做到「低成本快速试错」。

创业、做产品,本质上都是在做一件事:通过尽量低成本地持续试错,最快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解释一下:

  • 低成本:创业公司,没那么多成本,因此必须低
  • 最快:国内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如此激烈,因此要快才能占据先机

而这两点,都刚好对应「时间」。

  • 成本 ≈ 人力成本 ≈ 时间成本
  • 快 = 时间短

我们再回到精益的概念,会发现精益刚好能做到这点。

因此,我们需要精益。

精益创业的3个步骤

程浩老师总结的如下图:

推荐一本书:《精益商业思维》

刚好和有赞白鸦之前分享的相似:

推荐一本书:《精益商业思维》

我们来简单讲些要点,具体内容大家看书就好,很详细。

1)需求探索

做产品/创业的起点,都是发现了1个或一些需求。

如果这些需求错了,那么整个产品/创业,就都走偏了,而其代价,是巨大的。比如子弹短信。

需求探索,就是通过简单方式探索需求。

到此,经过前面的铺垫,大家可能会认为要经过仔细调研才能完成需求探索,对吧?

这样就又走入误区了,因为我们也没那么多成本。

比如,产品经理其实也很想经常走出办公室,但给开发的需求谁来出呢?

大部分内容,我们通过已有的经验、常识,完全可以判断,否则怎么叫专业人士呢?

但总有某几个需求点我们不确定的,此时才需要深入调研,才需要用到我们的用户调研方法论。

关于用户调研,程浩老师总结了三要三不要,挺有意思:

  • 一定要面对面访谈,不要电话/微信访谈
  • 一定要开放式访谈,千万别让用户做选择题,这点极其重要
  • 一定要一对一访谈,不要搞小组讨论,因为从众心理

调研之后也要总结,程浩老师建议要总结如下内容:

  • 想象中的用户痛点与实际痛点是否一致
  • 想象中的解决方案与实际调研之后的方案是否一致

2) 用户验证

用户验证,就是通过MVP收集用户反馈。

经过需求探索之后,需求基本确定了。

但需求确定了,不代表需求一定对;而且,即使需求对了,解决方案也不一定让用户满意,对吧?

因此,用户验证少不了。

用户验证,核心是2件事:

  • 做解决方案(MVP)
  • 给用户使用,收集用户反馈

MVP大家都不陌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最小可行产品」。

最常见的MVP案例就是微商。我们可能觉得他们有点low,但方法是不是很有效呢?

微商们卖货,大都没有做个App或者小程序吧?直接朋友圈就做了。

多好的MVP。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做个App、网站、小程序之类的,甚至动辄张口闭口生态、平台,但做出产品又如何?模式没验证,产品并不能带来什么。

但真正做到这点,还挺不容易的。之前参与过的从0~1产品,经常是MVP刚做完,就被上级提了各种体验上的优化点。

其实,更要命的是:MVP的原型就被加进了各种体验优化点……

说好的做MVP呢?

如果要真正推动去做MVP,还挺需要一些推动力的,至少需要说服上级。

最后,验证之后,一定要有结果。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有结果、有反馈。这和做产品经理一样,有时灵光一闪的点子,做完了,上线之后的数据要反馈出来,做得好自然好,做得不好也有了将来的优化方向,不然开发会觉得你做的事怎么都没谱……

3)推广

如果验证成功,自然就进入推广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靠运营、销售,不具体展开,大家看书就好。

精益的缺点

这么说下来,精益似乎都是优点,并非如此。

程浩老师也给我们总结了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也值得警惕:

  • 某些时候向用户寻求建议价值不大——例如需求明确的、例如颠覆式创新
  • 不可能为每个要验证的东西都去做MVP
  • 有时做MVP会错失一些机会——毕竟要花时间调研、验证
  • 精益会给创业者造成一些认知误区:认为产品最重要,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也可能会导致「习惯性放弃」

产品经理的未来

程浩老师作为投资人,对未来的趋势自然有很多思考。从他的这些思考中,我看到了产经理的未来。

首先,是垂直领域。

垂直领域会成为将来创业者的首选,因为这个领域有足够强的行业壁垒,如此,才能阻挡BAT等巨头。

而产品经理将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会是对垂直领域的理解。大家看现在的招聘信息,基本能看出这个趋势。

其次,是人工智能。

这应该是共识了吧?

所以,还是应该尽快学起来。

最后,是技术理解。

相信找过工作的同学都有感受:产品经理的入行门槛也越来越高了。

除了上面提及的对垂直领域的理解,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理解。

因为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开发能理解的语言。

这刚好对应2步:

  • 垂直领域的理解
  • 技术理解

除了大家常识上知道的技术理解之外,还有如下原因需要我们更进一步:

  • AI对产品经理的技术理解要求更高:想象一下,AI产品你怎么提需求?总不能说我要一个智能XX,然后给出前端交互和整体逻辑,最核心的算法怎么办呢?如果不比较深度地参与到核心算法中,产品经理未来的价值又有多大呢?
  • 数据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数据能力应该说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之一了吧?

做产品的核心

最后,说说我最大的收获——看完这本书,找到了一条串起产品方法论的线索。

概括起来,做产品的核心就是:

  • 找对问题
  • 找对解决方案

看起来非常简单,对吧?

但是,我们来看:

  • 创业的2个根本难题:问题/需求找错、解决方案做错——这2点只要错1点,都是致命的,后面做得再好也没用。
  • 用户调研:除去各种调研技巧,我们核心围绕什么内容?无非就是2点:用户有什么需求/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否满足用户
  • 产品设计:除去各种设计方法、技巧,我们核心围绕什么?仍然是这2点:用户有什么需求/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否有效且低成本地解决问题
  • 产品验证:核心仍然是这2点:用户存在我们想象的需求/问题吗?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否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

如此去看产品方法论,就找到了一条线索。

所以我们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看了太多的方法论之后,反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回归本质,其实还是回归到最简单质朴的道理中。

程浩老师的书不像很多其他书那样,大而全,而是指出了很多关键点,这恰恰也是"精益"的体现。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