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的日韩半导体

相爱相杀的日韩半导体,日韩的“交战”说明了一个问题:两个国家的经济完全脱钩,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本月,日本宣布解除对韩出口光刻胶材料限制,这一举措标志着日韩半导体进入合作新时代,一场时长三年八个月的贸易告一段落。日韩关系火速升温,半导体行业成为其中的关键话题。

日本韩国作为亚洲两个半导体强国,此时的合作显然意味良多。本篇文章将回顾两国在半导体上的恩怨纠葛,以及重新聚首的原因。还有,此时两国合作会给中国半导体行业以及全球半导体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01 日韩半导体恩怨

日本半导体产业最强盛时,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有6家是日本公司。但2018年*季度全球前十五的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东芝半导体是日本公司。2018年6月连东芝半导体都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

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在 1986 年达到最高值后,便开始急速减少。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韩国超过日本,韩国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直到现在仍然在60%以上。日美半导体协议引入了价格监督制度(Fare Market Value,FMV),规定企业应根据生产成本适当盈利,不得以低于合理价格的价格销售产品。这样就确保了价格的*限,从理论上来说对日本企业的存储器业务应该是有益的。但由于价格监督制度不适用于韩国产品,因此这一定程度上对韩国的半导体企业进军存储器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美国以广场协议和日美半导体协定来施压日本半导体的时候,韩国趁机举国家之力来发展半导体行业。

随着韩国三星不计亏损地砸钱,日本半导体产业逐渐式微。后来,日本产业人士对此反思认为,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大多是大集团下的子部门,这种模式使得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无法跟上市场和技术变化。总之,韩国半导体产业取代日本半导体,算是两国半导体*次结下梁子。这段历史让韩国半导体成为存储行业的最重要玩家,也让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辉煌成为过去。

日本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已不到10%,曾经垄断全球光刻机市场的尼康也已经被荷兰的ASML所取代。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在材料、精密机械、基础科学上的科研能力与技术积累仍然不可小觑。而这也为刚刚落幕的半导体纷争埋下了伏笔。

这场日韩半导体之间持续了三年多的贸易,起因是2018年10月因为二战强制劳工问题而恶化。历史纠纷长期以来一直给韩日两国关系蒙上阴影,2011年以来,两国之间就没有过国事访问。2018年,韩国法院相继作出裁决,要求3家日本企业就二战期间强征韩国劳工分别作出赔偿。日本政府则坚持认定,依据两国1965年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这类索赔问题“已经解决”。2019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限制对韩出口氟化氢、聚酰亚胺氟化物、EUV抗蚀剂三种材料。日本相关企业在向韩方出口3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前,必须向日本政府申请批准。另外,日本政府将韩国从“白色国家”清单中删除,取消韩方进口日本产品所获优待。

管制前,日本对韩采取出口手续简化的优待措施,但管制后相关产品每次出口都必须向政府申请,审查时间通常为90天左右。日本政府也把韩国从简化战略物资出口程序的所谓“白色国家”名单中删除,使其无法享受尖端技术出口免申请优惠。

这对于韩国半导体来说影响很大,氟化聚酰亚胺和光刻胶可用于OLED面板生产,其中光刻胶是显示面板生产工程中曝光工程上的必需材料;氟化聚酰亚胺是透明CPI膜的原材料;光刻胶还主要用于半导体光刻和蚀刻工艺。包括韩国三星、SK海力士、LG等韩国企业都需要这些材料来生产OLED屏幕、DRAM、NAND Flash。

02 日韩为何再聚首?

在半导体产业,日本在设备和材料领域有优势、韩国在产品上有优势,双方本来具有互补关系。由于美国,日韩半导体公司的市场都受到了影响,日本设备公司业绩下滑;韩国半导体制造可能因为限制产能受影响。

不过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从日本进口氟聚酰亚胺增长了12.4%;2020年,韩国从日本进口光刻胶增长了22.3%。对此,相关的解释是韩国2020年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日本政府也颁发了更多的出口许可证。日中经济协会常务理事高见泽学认为,尽管日本政府限制了对韩光刻胶出口,却又在同年12月宣布简化光刻胶的对韩出口手续。“当时放宽出口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不难想见是因为日本半导体行业对限制出口的反对声音强烈。”

2020年,氟化氢成为*进口量下降的材料,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74.2%。这意味着所谓被制裁的材料,只有氟化氢受到了影响。而在2020年,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月2日发布消息称,针对日本政府2019年7月加强出口限制的“氟化氢”,韩国化工企业已确立能以高纯度大量生产的制造技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透露,韩国化学企业“Soul Brain”新设和扩建了制造工厂,可将液体氟化氢的杂质减少至“1万亿分之一”。随后,韩国2021年氟化氢的进口数量开始反弹,2021年同比增加34%,2022年1月至4月同比再增长30%。

其实对于日本来说,如果真的限制了韩国半导体材料发展,导致韩国半导体可以“脱日”,这无疑会打击到日本半导体“最后的辉煌”。仁荷大学教授Rino Choi说,这三种材料的进口在过去四年中一直持续,韩国公司几乎没有受到限制:“日本的贸易限制并不是彻底的禁令,其影响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么严重。”特别是2022年,韩国企业东进半导成功开发出EUV光刻胶,并且正在开发无机光刻胶材料。同年12月份,三星电子将东进的光刻胶用于其半导体工艺(层)线之一。

虽然一条工艺线只是三星电子整个工艺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完全不依赖进口的产品,因此十分被当局看重。这就像一场被压着打的球赛,被*三十分的球队突然进了三个三分球,虽然分差依旧存在但两方的心态却会瞬间调转。对于日本来说,完全断供也将危害自身的业务。因此,日韩再聚首是必然的结局。

那么为何日韩半导体会选择这个时期重新合作呢,这或许和美国最近的一些操作有关系。近日,美国拉拢日本和荷兰,试图限制对华先进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出口。如果日本不能向中国出售相关产品,也不能向韩国出售,那么日本的相关企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此刻“敌人的敌人”成为了朋友。

03 各打算盘的日韩半导体离不开中国

日韩虽然达成和解,但双方能否真的成为“利益共同体”?

答案是未必,事实上就在日本宣布解除限制后,有着“不破不立”想法的韩国半导体产业人士已经开始担心放开会影响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过去,文在寅政权倡导“摆脱日本”,对338个品类的研发费用每年投入2万亿韩元补贴,推进了半导体相关材料和制造设备的韩国国产化。随着限制解除,整个产业的紧迫性降低,韩国公司开发出材料、部件和设备的动力很难保持不降低。

毕竟在日本的限制之下,韩国的一些公司已经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在氟化氢和用于极紫外工艺的光刻胶方面。据韩国贸易部称,2018年从日本进口的用于芯片生产的产品占总量的34.4%,但到202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4.9%。韩国公司Soulbrain和SK Materials在这四年间在氟化氢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22年,与2018年相比,从日本进口的氟化氢按收入计算下降了87.6%。

回到前文提到的,日韩的联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美国的影响下与中国市场的交易产生困难。

3月8日,荷兰政府公开确认在先进制程芯片技术出口上对中国进行管制,虽然日本目前尚未“官宣”出口管制措施,但仍无法确定未来是否能够有变化。随着美国芯片法案细则出台,韩国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也将受到严格限制。

依旧以日本的光刻胶举例,按海关HS8486编号划定的半导体设备计算,以出口额计,中国市场在2021年占到日本整体出口市场的40%,而美国只占15%。中国对海外光刻胶依赖很大。如果日本对中国进行限制,那韩国半导体企业也会受到影响,而参考之前日韩的“制裁”情况,或许中国半导体并不会如悲观者所想陷入绝境。

日韩的“交战”说明了一个问题:两个国家的经济完全脱钩,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大打价格战,手机厂商为什么开卷折叠屏?

    折叠屏手机,开启了一波降价潮。伯虎财经注意到线下华为Mate X5系列多个版本均降价1500元,调整后256GB和512GB版的售价分别为11499元和12499元。线上市场同样热闹非凡,OPPO和小米两大品牌在线上渠道也展开了激烈的降价促销。OPPO Find N3 AI折叠屏手机作为高端机型的代

    2024年8月7日
  • 单季狂揽10亿美金,这家丑鞋品牌拿捏年轻人

    洞洞鞋在中国卖得比全球市场还要好,至少从Crocs的财报上看是这样。美国鞋履集团Crocs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2%至10.5亿美元,主品牌Crocs收入大涨11.6%至7.98亿美元,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收入大涨26.5%至1.75亿美元。《纽约时报》曾报道,Crocs和Peloton、Z

    2023年11月13日
  • 合肥中科普瑞昇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投资界(ID:pedaily2012)11月17日消息,近日,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普瑞昇”)成功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山蓝资本为本轮融资投资方。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推进可再生癌症原代细胞生物样本库(LPCB)的建设。中科普瑞昇是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研究力量,于

    2023年11月17日
  • 小米「杀」回来了

    小米集团(1810.HK)于北京时间 2023年 11月 20日晚的港股盘后发布了 2023 年第三季度财报(截止2023年9月),要点如下:1.整体业绩:收入中规中矩,毛利率再超预期。小米集团本季度总营收709亿元,同比增长0.6%,基本符合市场预期(705亿元)。公司收入在本季度止跌回升,主要受

    2023年11月21日 创投
  • 科元精化完成C轮融资,估值达70亿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7日消息,宁波科元精化有限公司近日完成C轮融资,本次融资过后,科元精化估值已达70亿人民币。后续科元精化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有价值的产品。据了解,此次投资是由上海永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完

    2024年3月7日
  • 马斯克与LV总裁的「首富之争」:各位都有责任

    马斯克与LV总裁的「首富之争」:各位都有责任,来中国44小时,重回世界首富的宝座,平均每小时“净赚”7亿元。这位“旅行特种兵”就是特斯拉创始人、CEO马斯克。

    2023年6月2日
  • 高考志愿填报,AI搜索商业化的第一个金矿?

    前几天高考放榜,很多朋友都在忙着给孩子或者亲戚家孩子报志愿,高考志愿咨询也火得一塌糊涂,张雪峰的志愿咨询产品也卖出了天价。今年高考前夕,网红张雪峰旗下的“峰学蔚来”APP上的咨询产品被一抢而空,有人测算光销售额就超过2亿。天眼查APP显示,峰学蔚来属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成

    2024年7月2日
  • 阿里去中台,其他大厂跟不跟?

    阿里去中台,其他大厂跟不跟?,尽管如今这一策略是否奏效,还需拭目以待。但这一手棋该下,还得下。

    创投 2023年5月17日
  • 晶科能源李仙德:我为什么坚定地看好光伏?

    晶科能源李仙德:我为什么坚定地看好光伏?,我们看到光伏在2020-2022年每年都有超过50%以上市场的增长,虽然我不知道到2030年市场新增是否能达到1T的规模,但现在来看近两年市场需求还是会有大幅增长。

    创投 2023年6月30日
  • 别被中式汉堡忽悠了

    中式汉堡只忽悠中国人?走在广州石桥街上,大学生方芳发出了“看得糊涂、吃不明白”的感慨。一家主营鹅肉饭的饭馆,左右两边分别开出了名为“塔诗汀”和“塔斯汀”的中式汉堡品牌。左边这家为仿冒品牌,有网友称其店名原为“中国汉堡”,见生意不好便将招牌改成了“塔诗汀”。方芳走进右边这家店,同往日一样点了一份香辣鸡

    创投 2023年9月5日
  • 北京,杀出73亿超级独角兽

    6月11日,北京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驭势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前的2023年,驭势科技完成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约为73亿元。这家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核心业务已覆盖机场、厂区等封闭场景,更在香港机场实现7年无人化运营,相关份额占据大中华区91.7%,*。但亮眼数据背后,是行业

    2025年6月14日
  • 最热暑期带娃涌入39度的北京看医生

    最热暑期带娃涌入39度的北京看医生,过去几年,包括北京儿童医院在内的多家北京儿科医疗机构致力于推动儿科分级诊疗,今年暑期,这些行动的成效将迎来检验。

    2023年7月12日
  • 星舰上天,Grok开源,但华尔街还是瞧不起特斯拉

    凌晨,马斯克旗下的AI公司xAI把它的Grok大模型开源了。往大了说,把自家花费大量资源训练出来的大模型开源,是为了让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正如马斯克抨击OpenAI不够“Open”一样。往小了说,开源模型更有利于开发者进行调整,构建更加繁荣的应用生态,有助于自家模型的推广。而就今天的马斯克而言,目的

    2024年3月18日 创投
  • 专注于空间操作技术,三垣航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界(ID:pedaily2012)3月4日消息,据硬氪报道,三垣航天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太仓港泓润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打造试验卫星,并于2024年年底完成在轨验证。成立于2022年6月的「三垣航天」,是航天器在轨运营服务商「航天驭星」的子公司。专注于空间操作技术,三垣航天研

    2024年3月4日
  • 被本土企业接盘的「外资商超」,现在如何了?

    被本土企业接盘的「外资商超」,现在如何了?,很多外资零售被中国本土企业收购,但多年过去,它们生存现状似乎并不好。

    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