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

真假难辨的经济大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共和党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刺激下,走上了突飞猛进的道路。

192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了42%,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50%,电力迅速普及,大大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品质。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准,从未超过4%。

尤其是汽车业的发展,对美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9年,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拥有汽车。

经济大繁荣,让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疯狂的消费主义盛行,整个社会异常浮躁,很多人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投机活动无处不在,发财致富成了人们的梦想。这一时期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疯狂的20年代”。

沉迷于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们开始借款度日,他们认为没有分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房子、车子甚至股票都能借钱购买,杠杆高达10倍,股市飞涨。

1928年,大量散户进入股票市场,越来越多的股民利用高杠杆买入股票,市场投机氛围越来越浓。1929年夏天,美国似乎真的在走向繁荣,从总统到财长都向人民承诺这一繁荣将持续下去。

可惜,什么承诺都没有用,该来的还是会来。

从1929年10月19日起,股票市场交易量急剧放大,美国股市摇摇欲坠。10月24日,史称“黑色星期四”,美国股市终于崩盘了。到10月29日,股指已从最高点下跌了将近百分之四十。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7月,道琼斯指数下跌了87.4%,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财富烟消云散。

此后,美国进入了持续四年的、令美国人民现在还心有余悸的、让人谈之色变的“大萧条”。

问题是:看上去一片向好的美国经济,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崩溃?通过分析其原因,我们是否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超级杠杆

这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是股市的崩盘,而股市之所以会崩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上了超级杠杆。许多人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加十倍杠杆,投入股市,但事实上他们的房子也是贷款买的。

这些加超级杠杆者只经得起股指的小幅下跌,当股指跌至一定比例时,市场就陷入了跌、追加保证金、平仓盘卖出、暴跌、再平仓、再暴跌的死循环中,股价自然一泻千里。

股市崩盘后,这些抵押了房子、加杠杆的贷款者根本无法向银行还钱,银行的储户开始担心自己存在银行的钱不能随时取出来,于是发生了大规模银行挤兑,这导致了大量银行破产。

作为经济支撑的银行业倒下后,美国经济更加一蹶不振。

金本位

1929年,美国还在用黄金背书,一个金本位国家的货币供应受制于实际拥有的黄金储备,所以在脱离金本位前,美国都无法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

直到1933年,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实施脱离金本位的政策后,美国货币紧缩的现象才得以缓解。

惜贷: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银行是经济趋势的加速器:在经济上行时期,由于预期良好,银行非常乐意将钱借出去,这又促进了经济进一步繁荣;但在经济不景气时,由于害怕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银行惜贷现象非常普遍,这又让经济进一步恶化。

最后一把火:美联储

在这次危机中,美联储的政策虽不是最根本原因,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28年,美联储加息导致流动性下行,大量资本撤出,股市大崩盘。此后,美联储又再次加息,此举对实体银行伤害很大,大量银行没能挺过危机,破产银行数占全部银行的49%。到1933年3月,整个银行系统陷入了瘫痪。

而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美联储没有起到任何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即在银行出现危机或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负责提供资金。

最后贷款人是各国央行最本质的功能,是危机时刻拯救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可惜的是1929年的美联储没有做到,导致银行挤兑事件频发,并快速从纽约蔓延至美国全国。最终导致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

(0)
网赚圈子的头像网赚圈子注册用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