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下一句是什么?隔行不隔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解释: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隔行如隔山”的感叹,也经常会看到坚信”隔行不隔理”的求索者。事实上,”隔行如隔山”与”隔行不隔理”这两句话貌似相悖,实则相通。从内在必然性上分析,虽然隔行隔山,但却不隔理。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特质,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大有益处。

凤凰台以前有个节目叫《李敖有话说》,李敖自己调侃这是个早泄的节目,因为每次时长只有20分钟,好多东西还没讲过瘾就得结束。后来有新加坡的制作人在李敖退休前,请他开了一档《李敖语妙天下》的节目,就为让他讲过瘾,每集时长有一小时左右。

每次看李敖的节目,一个人干讲,道具只有一支木杆和做好的剪报纸板。实在是佩服至极。

李敖在电视里讲话,可以看到他很多的见仁见智,有的甚至是偏见。你可以不认同他,但是你无法否认他展示的资料,这些资料就是他思想的证据。这种节目的观众也分两极,喜欢的就爱的不得了,不喜欢的就觉得无聊至极。可以说是最没劲但让你最获益。

隔行如隔山下一句是什么

形式极简,干货极多。

如果李敖用上抖音,真保不准会成为流量明星,因为我发现,现在的抖音上的英语培训广告,基本上都是李敖当年的套路。

谈到对世间事物的看法,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和方法。所谓隔行如隔山,是因为行业不同,做事的规则有所区别,台面上的规则已经纷繁复杂让人云里雾里,潜规则就更加让外面闯进来的人不明深浅,到处碰壁。

但是,有谁有义务告诉你这些行业内的所谓规矩呢?看热闹的人太多了,看你出丑的人也有的是。所谓的经验教训,就得不停的测试边界吃点苦头才能懂。你告诉他,他恍然大悟,虽然能避开一些弯路,但是他又会碰到一些新的问题。

善于学习和总结的人,是尽量少犯错误。有时这个错误还得亲身经历了才记得深刻。

女儿最近练侧身翻,练的手痛关节痛,急得直掉眼泪,也没见多大长进。我示范给她看,很轻松的就可以连翻几个,而且还动作标准,仿似飞轮。我说我从幼儿园起就练倒立,小学就会在草地上侧身翻了,当时估计就是看见身边的哥哥姐姐会,就跟着学的。

我说你没事就练,非要我讲技巧和方法,那就先练倒立,先练手劲,有点力气后就开始翻呗,等你翻好一万个,再跟我讲你的体会。别还不到一百个就哭哭啼啼跟我说学不会。

我总结说,学得快的人,肯定是会细心观察动作要领,总结每次哪里做得到位,哪里不好,最后争取做得少就成功;学得慢的虽然不善总结,但是只要练得勤,肯吃苦,到某个时间,自然而然也会了。如果实在是翻了十万个还没学会,那就改行练其他的吧。我们得承认,天赋有时是很重要的。勤能补拙,不能补成功。

行如隔山下一句是什么?

隔行如隔山,那是以前信息互不畅通的情况下。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多东西愿意共享,有些是免费,有些是收费,总有渠道让你很快知道各行业的明规则和潜规则。即使被河蟹,也会留有痕迹。

隔行不隔理,是讲很多游戏规则是相通的,人性是相通的,人的欲望是共通的。当年厦门远华走私案的主犯赖昌星拿出“走私收入”的一半甚至70%用于铺路,他总结了新的“七子之歌“:票子、女子、位子、房子、车子、本子(护照)、孩子。还有什么“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都是非常精辟的洞悉人性。

规则的东西,不论明暗,有人提示,有人指点,可以学习,很容易懂。这个理,难在照做,难在执行,这个坎不容易过。

就像女儿练侧身翻,嘴上说“懂“了,身体却离”会“还远着呢。

关注卷书爸爸,努力做一个有趣的人。

(0)
网赚圈子的头像网赚圈子注册用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