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俞家究竟在哪里(百年第一家族)

记得父亲在世时几次提到:“我们祖上是绍兴人,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去绍兴看看。”一九八一年重阳节前夕父亲病逝,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读到他的自传。传中对俞氏家族的情况有所涉及,但也只是一鳞半爪,没以有翔实的资料。

“绍兴俞家的根究竟在哪里?原籍老家是个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始终在我脑子里盘旋。凑巧机会来了,正好要到浙江宁波谈项目,顺路到绍兴寻根也就成行了。

绍兴俞家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五日,我从宁波坐火车到绍兴,耗时两小时多一点。虽是隆冬时节,天气很好,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一路上多为平川,两边则是丘陵山地,进到绍兴境内,与铁路平行的是一条弯曲的河汊。

观窗外景物,留下印象的有三:一是这边的民宅的屋顶斜度很大,屋檐短,檐下接有漏管,这大概是雨水多,便于疏导;二是河塘港汊纵横,可谓“有路有屋就有河”;三是田里的稻草堆成小囤,一把一把头朝上,成圆锥型,也是便于滤水。总之,这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到了绍兴市,出车站后就近在流苑饭店住宿。偌大一个绍兴,辖五县一市五区(镇),老家会在哪里呢?不仅父亲的自传中未提到,行前问及叔叔俞大光,也不知家在绍兴何处。既然来了,总要尽力查寻。

我到了绍兴市政协、民革绍兴市委、绍兴黄埔同学会。民革的两位女士(一位是绍兴人,一位是沈阳人)很热情。大概是不愿让我这千里寻根的半百之人过于失望,她们先后找到了几位老人,包括民革绍兴市主委陈惟于先生、绍兴黄埔同学会会长郑以淼先生和绍兴民革老前辈朱仲华先生的后辈。

绍兴俞家

陈惟于先生是绍兴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的负责人,对绍兴的历史非常熟悉。郑以淼先生是黄埔生,解放前见过俞大维,并对俞大维的生平事迹颇多了解。俞大维今年去世后,郑先生还专门写了篇悼念《绍兴籍去台人员俞大维先生》的文章。朱仲华老先生是俞大维在旧上海复旦公学的同班好友,抗战胜利后,朱去南京拜会俞大维,曾邀俞回绍兴一游,但未成行。

经介绍,他们一致认为:俞大维是绍兴籍,老家在绍兴市斗门镇。但也都说到,不仅俞大维没有回过绍兴,可能他的父辈,也早已离开了老家。因此,斗门镇还有没有俞家的故居和族人,就难以辨识了。我想,无论如何,还是得去斗门一趟,“不到黄河心不死”嘛!在我的请求下,市政协的同志打了电话给斗门镇,镇政府表示愿意接待。

第二天(十二月六日)是星期日。一早我乘车去斗门,也花了两个小时。路面不大好,公共汽车很矮。我没坐上座位,只好站在车厢顶窗下,把头伸到窗口里——真有点滑稽像,谁叫我长得比一般绍兴人要高出一头呢!

绍兴俞家

十点钟到站,斗门镇就在眼前,心里还真有点激动。登上一座桥,我就赶忙拍了一张斗门全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朴。从市面来看不算繁荣,房屋样式、装饰也显得陈旧。走进镇政府院内,冯镇长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他是接到市政府电话后,专门留下接待我的。据他说,接电话后他找了镇上的几位老人询问,都说俞家在斗门曾是大户,也有知道俞大维的。

据此,冯镇长又专门请来一位俞姓退休职工。过了一会儿,这位俞润梁先生就来了。他自我介绍本名光瑞,又名大良,字润梁,今年74岁。其父俞明睿,做过生意。他本人14岁到上海学徒,后在商行、贸易公司做事,退休后才回斗门。那时他母亲还健在,给他讲过俞家的一些情况。他自己知道的不多,倒是他的长子俞国荣(46岁,斗门镇信用社职工)一直生活在斗门镇,对俞家的旧址、祠堂等还留有印象。

在俞光瑞父子陪同下,我首先来到了斗门老闸桥。这里的官塘(一条小河)直通绍兴城昌安门,水路约25华里,官塘与老闸桥交汇的地方称为俞家汇头或汇头俞。这里原属百丈溇村,老闸桥也称百丈溇桥,与斗门老镇老街相距不远。所谓汇头,是指河、桥、街交汇的地方,也就是一处码头。这里两边是水,一条沿河小街,还保留了几处老屋场。南面是大畈的水田,一直延伸到牛头山脚下。

据说这里基本上还保留了原貌。小街旁有一栋老瓦屋,临街有三大间铺面,后面是住房。据说这是俞家老屋,长年失修,已显得十分破旧,现在门口挂着块“燃料门市部”的牌子,里面堆了不少煤柴。从这所老屋来看,俞家当年可能是以开铺面做生意为主,当时是以水路运输为主。这里直通绍兴城,是农产、水产品的集散外运地。现在老闸桥已改建为斗门新桥,通绍兴的公路就从桥上过。

接着,我们到百丈溇桥北端一百米远的俞家祠堂旧址。祠堂已经不在了,据说是五十年代台风吹倒的,现在是镇供销合作社所在地。俞国荣还记得孩提时经常到祠堂里玩,里面很大,供着一些牌位,可惜祠堂的原貌及俞家宗谱已无从查证了。

在与俞光瑞的交谈中,他称“光”字和“大”字是互通的,他的父亲是“明”字辈,可他的儿子又是“国”字辈。我想,他即使是我们的本家,也是远房旁系。再加上他年少外出,对俞家家谱也知之甚微,我请他再帮助找一找俞家更近一点的族人。

绍兴俞家

于是,我们又来到斗门镇集贸市场,转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一位叫俞启泉的个体户(经营百货摊)。此人年过花甲,个子不高,一副精明商人的样子。据他自我介绍,其父俞光福,爷爷俞明堂,长兄俞启元已逝,次兄俞启生在杭州做事。俞明堂在斗门是俞家的族长,俞光福和俞启元在斗门镇老街即洞桥头开“同兴银楼”,属当地富绅。后来七整八整,到了俞启泉名下就只有做小摊主了。他的生意还不错,也不便多占他的时间,我与他在摊前照了张像,就告辞了。

还是在俞光瑞先生的陪同下,到了俞启泉的老屋和“同兴银楼”的旧址。穿过几条小巷,进到一个大屋场,里面有几个小院,都是瓦屋,想当年还是不错的宅第。不知什么原因,俞启泉只住了一间偏屋。门上锁着,好似家里没有人,转过弯到了老街,“同兴银楼”在斗门老镇正街的中段。

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麻石板街,街面没有两米宽,两边都是一间一间的铺面。“同兴银楼”已不复存在,旧门面改为一家缝纫店,一进店是一间大屋,有楼梯通上面。

老街与河港相连,两边的房屋,前面临街,后面临水,隔不远就有一座小石桥。“小桥流水”仿佛还是几百年前江南小镇的风貌,可惜已经没有昔日商业的繁华。小河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据冯镇长介绍,这里的老街是绍兴昔日的缩影,有意保存下来,电影公司拍摄“围城”时就是这老街取的外景。置身于这古老恬静的水乡小镇,我想俞家祖辈在这里生息繁衍,也象那弯弯曲曲的河道和街道一样,望不到尽头,只留下模糊的记忆。至于祖辈们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大概也是因为这里的生存空间过于狭窄,外面的天地要宽阔得多吧!

绍兴俞家

在俞光瑞家小憩后,我们回到镇政府。冯镇长请我们吃饭,说是欢迎我回乡寻根,菜肴虽然算不上丰盛,但确有一片乡情。茴香豆,卤花生,还有一大盘透亮泛青玲珑剔透的活虾,剥开用生姜、醋蘸着吃,虾肉吃在嘴里,清凉鲜美,据称这种虾只有斗门产。

镇长三十七八岁,很精干的样子。据他讲曾在六十年代响应号召支边,在大兴安岭林区干了近廿年,回绍兴后先在县人事部门工作,今年二月才到斗门镇任职。这位镇长很有一番雄心,他详细介绍了斗门镇作为绍兴市的重点开发地区的发展前景,并陪我到斗门镇新辟工业小区参观,又到斗门最负盛名的古三江闸游览。

三江闸系明代新建水利枢纽工程,钱塘江、曹娥江和绍兴的官塘三江在此汇合注入大海,建此闸以遏止海潮侵袭,保护堤内万顷良田。沧桑变迁,杭州湾海岸线前移数公里,新的三江闸巍然屹立。我在三江闸的引桥上遥望远方,天海一色,无边无垠。生活在这海湾边的斗门人大约早就出海度洋,四方漂泊,形成了外向型、海洋型的气质。黄敬的父亲俞大纯就是和绍兴周树人(鲁迅)兄弟一起远渡扶桑留学的。

绍兴俞家

陈宝箴一家三代

椐冯镇长介绍,斗门在外谋生的人数以万计,近年来回乡寻根投资者也不在少数。我想,冯镇长这样接待我,大概也包含有“希望来投资”的意思吧!斗门目前的投资环境不断在改善,杭甬高速公路穿过斗门,同时开辟连通绍兴市的唯一通道。九二年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六亿元,16.8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正在开快建设,古镇正在跟上时代的步伐。

回到绍兴市,市政协副主席陈惟于先生问我:“寻根寻得怎么样?”我回答:“很有收获,但也有缺憾。”收获是基本上可以确定我们俞家故居在绍兴市斗门镇俞家汇头。我对这里的老街老屋做了实地考察,走访了能找到的俞家族人,拍了照片,作了文字记录,为进一步探寻祖辈的足迹提供了线索和佐证。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祖上,从“明”字辈开始就已离开绍兴,斗门只留下远房旁支。老屋破落,祠堂无存,家谱难寻,看来,在绍兴寻根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陈惟于先生体谅我的心情,据他说:“翻过绍兴(山阴)府志、县志,尚未发现记载俞家的条目,不过绍兴文史馆库存的家谱很多,可以再帮助查找。”这也是一线希望吧!

在绍兴两天,看了周恩来故居,故居大堂系明代木质建筑,宏大精美;参观了鲁迅故居及博物馆,到孔乙己喝酒的咸亨酒店品尝了热黄酒、茴香豆;拜谒了古代禹王庙、近代秋瑾纪念碑,可惜没有去成兰亭和越王殿。在鲁迅故居买了本《绍兴历代名人》。古往今来,绍兴这块土地上确实是人文汇萃,名家辈出,英灵长存,如鲁迅引古人言:“绍兴是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

绍兴俞家

世间多说“绍兴出师爷”。师爷者,替为官主事的人舞文弄墨,出谋划策者也,其实不尽然。从手足胼胝、治水八载、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灭吴雪耻的越王勾践,到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现代伟人鲁迅、周恩来等,这块土地上不仅培育了历代文人、墨客,而且也造就了对中国历史进程起过重大作用的先哲、伟人、英烈、政治家、科学家。

我们俞家在这块古越之地上生息繁衍,也或多或少吸纳了她的英灵才气。在《绍兴历代名人》中所选的俞姓名人有四、五位,其中有清代官居湖南巡按兼学政的俞廉三,清末翰林俞明震,现代革命家俞秀松、俞启威(黄敬)等。俞家的根在绍兴,大约在清代中后期,出了几位达官贵人,一支迁往湖南,与曾家联姻,成为湘省土绅;一支在京津,客居辽沈冀鲁。因此,俞家的延脉分布于南北数省,而又以湖南为主。看来,下一步对俞家历史的考察,要从岳麓山下开始了!

绍兴俞家

绍兴火车站候车时,偶尔在售货柜里看到一本《中国百家姓氏考》,拿来一翻,“俞”姓竟是古代冀州人氏,居住赵国境内。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我们俞家是在什么年代迁徙到浙江绍兴的?或是绍兴土生土长的?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呢?

我就是带着兴奋、眷恋、遐想和不免的惆怅,离开这江南水乡的……

写于一九九四年初

(作者俞启义,湖北经济学院政法系教授)

注:绍兴斗门俞家,是近、当代中国第一世家,同曾国藩、陈宝箴、蒋经国、傅斯年等家族联姻,在大陆、台湾政学两界都广有根基。

俞家最近8世辈分:

文、明、大、启,

声、振、家、邦。

(0)
网赚圈子的头像网赚圈子注册用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